公众号
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统计咨询
添加助教微信即可咨询
添加助教微信即可咨询

意见反馈
邮箱:17357190071@163.com
微信:aq566665

2025年JAMA、BMJ顶刊发表的4篇中国学者论文都是阴性结果!

Administrator
发布于 2025-07-15 / 61 阅读
0
0

惊呆了,2025年四大医学顶刊发表了4篇中国学者的临床试验文章,竟然都是阴性结果,两篇发表在JAMA,两篇发表在BMJ!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2025 JAMA首发两篇中国学者文章

2025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清武、资文杰团队同日在医学顶刊JAMA发表了两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章,这也是2025年,四大医学顶刊首次发表的中国学者的研究论文!

牛!陆军医大同日发表2篇JAMA论文,还全是阴性结果,杨清武、资文杰团队!

√2025年1月13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杨清武教授领衔,在医学顶刊《JAMA》(医学一区top,IF=63.1)发表了一篇题为:“Intra-Arterial Urokinase After Endovascular Reperfusion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The POST-UK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研究论文。

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通过血管内取栓术在接近完全到完全再灌注后动脉内辅助尿激酶治疗并没有显著提高90天无残疾生存的可能性。

√同日,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资文杰教授团队医学顶刊《JAMA》(医学一区top,IF=63.1)发表了一篇题为:“Intra-Arterial Tenecteplase Following Endovascular Reperfusion for Large Vessel Occlusion Acute Ischemic Stroke:The POST-TNK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研究论文。

研究结果表明,在因大血管闭塞导致急性缺血性卒中,且在最后一次被知晓健康状态后的24小时内就诊,并通过血管内治疗(EVT)实现近完全或完全再灌注的患者中POST-TNK试验显示,辅助使用动脉内替奈普酶并未显著提高90天内无残疾的可能性。

两组在死亡率或症状性颅内出血方面无显著差异。然而,动脉内替奈普酶组的任何影像学颅内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BMJ连发两篇中国学者阴性结果文章

√文章一

2025年1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新峰教授团队在医学顶刊《BMJ》(医学一区top,IF=93.6)发表了一篇题为:“Intra-arterial tenecteplase after successful endovascular recanalis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osterior circulation arterial occlusion (ATTENTION-IA): multicentre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的研究论文。

(如果你需要全文,请在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pdf”。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了解随机对照研究如何进行数据分析,不妨看看我们临床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培训班!详情可咨询助教,微信号:aq566665)

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因急性后循环大血管或近端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在成功再通后给予动脉内替奈普酶治疗,并未显著降低 90 天时的残疾和死亡的综合发生率。

√文章二

2025年1月15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管向东教授团队在医学顶刊《BMJ》(医学一区top,IF=93.6)上发表了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研究,题为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ymosin α1 for sepsis (TESTS): multicentre, double blinded, randomised, placebo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中山大学阴性结果发文BMJ (IF=93.6),但交互作用分析可能是个亮点

(如果你需要全文,请在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pdf”。)

研究结果表明,胸腺肽α1并不能显著降低脓毒症患者28天死亡率。然而,亚组分析显示,在60岁及以上或患有慢性病的脓毒症患者中胸腺素α1可能是有益的。

老郑小评

老郑一直都鼓励大家勇于发表自己的阴性结果的文章!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设计都非常规范、样本量也足够、偏倚都到合理控制,就应该大胆地汇报。

老郑认为,当出现阴性结果,首先是要对自己的研究要有把握。

就像陆军军医大学杨清武教授和资文杰教授的这两篇文章,两个研究团队同步开展“背靠背”临床研究,将医生与患者分组,研究和随访过程全部录像,每一步都经得起检验。能发表医学顶刊,核心原因还是:真实可靠!

其次,阴性结果应该有预期,在有预期的情况下,应设置亚组分析、设置共同重要终点或者关键次要结局,或者设置期中分析,提前终止没有必要的研究。

就像中山大学学者的BMJ文章,在全部的研究对象中没有观察到预期的疗效,通过亚组分析和交互效应分析,不仅探讨了在一些特定亚组中治疗措施是否有作用,并且可以为后续的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或者相关研究提供线索和方向。

所以,阴性结果不要怕,没有阴性结果,哪有循证医学,阴性结果才更是个好结果只要研究做得规范,研究本身“有意义”,发文不是难事!

(在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pdf”,即可获取原文!更多统计指导,请联系郑老师团队,助教微信:aq566665。)


评论

收银台

订单信息

应付金额 积分

模块介绍

请加我们助教二维码或加入Zstats使用群
Zstats交流群

Zstats交流群

助教二维码

联系助教

选择支付方式

请输入助教告诉您的积分券

如果不填写积分券,将直接使用当前余额支付

正在创建订单...

请稍候,正在为您生成支付订单

支付二维码

请使用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等待支付中...

二维码获取失败

支付二维码获取失败,请点击重新获取

正在处理余额支付...

请稍候,正在为您完成支付

正在处理充值并支付...

正在使用积分券兑换,然后完成支付 正在使用当前余额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

您的订单已支付完成,页面将在 秒后自动关闭

支付失败

支付过程中出现错误,请重新选择支付方式

平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