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统计咨询
“公共数据库与孟德尔随机化”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意见反馈
邮箱:17357190071@163.com
微信:aq566665

3万篇论文大数据显示,SCI论文修回,称呼审稿人“您”更合适

Administrator
发布于 2025-09-22 / 4 阅读
0
0

如何高效、恰当地回复审稿人提出的意见,不仅关乎论文能否发表,也是研究者专业素养的展示,更是为自己的科研成果辩护的重要环节。所以不管是小修还是大修,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说错话。

审稿人的意见通常包含对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结果解释等方面的建议或质疑。这些意见有助于提升论文的严谨性和可信度,对研究者来说是宝贵的资源。相信发过论文的各位学者都知道,如何回复审稿信息真的很重要!审稿人掌握着“生杀大权”,伺候好审稿人,自然更多机会给个Accept。

当然,网络上也不乏有很多回复审稿意见的小技巧。今天与各位分享的这篇文章,2024年1月2日,中国学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一区top期刊,IF=16.6)所发表的文章,题为“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cond-person pronouns in written communications between authors and reviewers of scientific papers”以科学论文的同行评议过程为背景,揭示了第二人称代词在互动式书面交际中的行为和心理影响。

(原文PDF获取方式:在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词“原文”

本研究数据来自2016年4月(该期刊首次开始发表审稿报告)至2021年4月期间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所有论文的修订通信,数据集包含13,359篇已发表论文,共29,144轮评审。

可以看到,在第一轮评审中,5042篇论文(占全部13359篇论文的37.74%)的作者在对审稿人评论的回复中使用了“你”(即治疗组),而8317篇(即对照组)的作者没有使用“你”(即62.26%)。

作者采用“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方法,比较了使用第二人称代词“you”和不使用“you”回应的不同之处。

回复审稿人使用“you”,产生一系列积极变化

研究者测量问题数从第一轮评审到第二轮评审的下降。具体来说,在接下来的一轮中,使用“you”的作者减少了24.05个问题,而不使用“you”的作者减少了20.05个问题。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问题数量下降幅度更大(下降幅度为4)。

研究人员发现,当作者在回应审稿人时使用第二人称称呼审稿人,同行评审结果呈现出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审稿人在第二轮评审中评审意见会更简洁,提出的问题会更少,评审意见更正面,得到的反馈更为积极,而且,审稿人与作者之间能够构建更加直接的、投入的对话。

进一步的分析揭示,在评审过程中,使用“you”能够创造一种更个人化和引人入胜的对话氛围,带来了这些改变。

行为实验证实使用“you”,审稿人回复更积极

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的结果,研究者开展了一项行为实验。1601名参与者被要求扮演审稿人的角色,评估作者的回应。结果显示,使用“you”称呼的参与者比不使用“you”称呼的参与者更积极地评价作者的回答。此外,“you”(相对于“非you”)的使用也让参与者认为他们与作者的交流更个人化,更吸引人

图a 用“you”称呼的参与者(与不用“you”称呼的参与者相比)审稿人对作者的回答给出了更积极的评价

图b 用“you”(而不是不使用“you”)的参与者发现他们与作者的对话更个人化,更吸引人

总而言之,本文研究了同行评审过程中的通信,发现当作者的回答使用(与不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例如,“you”)时,审稿人提出的问题更少,提供的回答更简短,并提供更多的积极和更少的消极评论。并且实验室和现场的证据都证明了这一点,因为使用“you”(与不使用“you”相比)可以促进更个性化、更吸引人的对话。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研究的数据集只包括最终发表的论文,由于未包括被拒绝的审稿报告,可能导致选择偏见。

后 记

在学术界,发表论文是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审稿过程是学术出版的核心环节。回复审稿人意见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这一定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不乏要用到一些有益的“小技巧”。

这项研究的一个明显的实际意义是,学术论文的作者可以在审稿过程中策略性地使用第二人称代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