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医学一区,IF=10.6)发表我国传统中药成分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R,黄连素)最新研究。
研究显示,黄连素可显著降低结直肠腺瘤发病率和复发率,且在治疗停止后的6年内仍显著有效,表明其可能成为息肉切除术后腺瘤复发的潜在长期预防药物。
大概不到6年前,老郑报道了该团队发表在《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杂志的高质量临床试验CBAR,今天分享的这项研究是CBAR临床试验的延续。
RCT证实中药成分黄连素临床效果
黄连素,化学名为小檗碱,是从中药黄连中提取的生物碱,在中国已用于治疗腹泻和肠炎数百年。中医药角度而言,黄连大苦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从西医角度来说,它可以起到杀菌、消肿、止血、抗炎的作用。
2020年1月8日,该团队在柳叶刀子刊发表临床试验CBAR研究成果。
CBAR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研究,在中国6个省的7个临床中心开展,评估黄连素对在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后(招募前6个月内行切除)的18–75岁患者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化学预防效果。
中医最新突破,中国学者Lancet发表文章:黄连素能预防大肠癌!附统计学解读
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黄连素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一天两次,每次服用三片0.1克的黄连素和安慰剂)。
在两年的随访结束后,黄连素组有36%的患者再次检出了腺瘤,而安慰剂组的比例是47%,证明黄连素能有效降低腺瘤复发的风险(RR 0.77, 95%CI 0.66–0.91; p=0.001)。
然而,研究并未就此结束。
黄连素的保护作用在停药后至少持续6年
紧接着,该团队开展CBAR-FE 回顾性队列研究,该研究在CBAR试验的停药后观察期内进行。
招募了所有完成CBAR试验2年随机治疗的参与者(黄连素组432例,安慰剂组463例)。
至2024年10月10日,即2年治疗结束后6–8年时,排除失访及CBAR试验结束后未再接受随访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本次分析纳入648名参与者(黄连素组314例,安慰剂组334例)。
在长达78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里,黄连素组的腺瘤复发率为34.7%,显著低于安慰剂组的52.1%,相对风险下降42%(敏感性分析亦显示相同趋势)。表明在停药后的观察期内,黄连素对内镜切除后结直肠腺瘤复发具有长期降风险作用。
在次要终点方面,黄连素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199名患者(63.4%)和237名患者(71%)发生了任何形式的肿瘤,相对风险下降25%(敏感性分析后,两组之间差异不再显著)。
综上所述,CBAR 临床试验已在治疗期内证明黄连素具有化学预防效果,本研究进一步表明黄连素的预防效应在停药后有所增强并至少持续 6 年。
作为一种传统中药,黄连素或可成为一种相对安全、廉价且具有全球适用性的药物。可能成为结直肠腺瘤的重要二级化学预防药物,亦是结直肠癌的潜在候选预防药物。
参考文献:
[1]Chen YX, Gao QY, Zou TH. Berberine versus placebo for the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of colorectal adenoma: a multicentre, double-blinded,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0 Mar;5(3):267-275. doi: 10.1016/S2468-1253(19)30409-1.
[2]Tan YJ, Zou TH, Yu K. Berberine for preventing colorectal adenoma recurrence and neoplasm occurrence: 6-Year follow-up of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ell Rep Med. 2025 Aug 6:102293. doi: 10.1016/j.xcrm.2025.10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