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统计咨询
“公共数据库与孟德尔随机化”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意见反馈
邮箱:17357190071@163.com
微信:aq566665

BMJ子刊:盘点论文中常见的统计错误,帮你避坑

Administrator
发布于 2025-08-14 / 44 阅读
0
0

辛辛苦苦写好一篇文章投稿,就因为一个统计小错误被Editor“秒拒”,冤不冤?

今天分享一篇近期BMJ子刊《BMJ Paediatrics Open》在线发表的一篇综述,由期刊编辑和审稿人编撰,总结了在审核论文时常见的统计错误,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含金量还是蛮高的。

我看完也有些收获,分享给大家,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回答一下大家在投稿时常遇到的三个问题。

Q1 郑老师,我写文章报告结果的时候,有点纠结,不知道该多强调效应值还是P值。还有就是,报告P值的时候,要怎样才能写得清楚又严谨呢?

●首先,有效应值首选效应值。在很多研究中,作者仅报告了P值,反而忽略效应值(OR、RR值等),甚至为了减少字数,删掉了很多重要信息。事实上,效应值能直接衡量处理或暴露对结果的影响,相较而言,比P值更有意义。

就算是为了节约篇幅,在效应值和P值之间进行选择时,也应该是省略P值,保留效应值。很多医学顶刊文章就是这样做的。

图1 医学顶刊JAMA文章表格截图

●其次,报告精确的P值。过去由于计算能力受限,一些作者会用 "P< 0.05" 的方式近似表示P值。但现在软件可以给出P值的精确值,如果有精确值,就没有理由使用近似值,不能不考虑原因的参照过去的文章。 

对于P 值非常小的情况,也应避免报告为"0.000",应改为 "< 0.001"。

例如这篇中国医科大学学者发表在JAMA子刊的研究论文,他们对P值的使用就非常规范。记住,P值不能是0(也不会是1)。

图2 JAMA子刊文章表格截图

●减少下“不显著”的结论。这个问题也与我们的P值相关,当P > 0.05 时,许多作者会称结果为“无显著性差异”。但这是错误,或者说是误导性的,因为P值表示了统计显著性的可能性,而不是效应不存在。

即使P值不显著,依然应报告效应量,并说明结果的可能性,而不应简单得出“无效应”的结论。

●“table 1”的P值可以适当省略。我们研究论文里的“table 1”主要是说研究人群的一些基本情况,有时会看到P值,但其实它不太重要。

做随机对照试验时,P值能证明随机化做得好,但好多变量一起比的话,P值小于0.05可能是碰巧,不影响试验本质,所以不用理它。

前面这是原文,老郑也认为RCT研究表1(Table 1)结果无须报告P值,为什么?

有以下2点理由:

(1)规范的随机对照试验,它就应该被认为是均衡可比的,采用意向性分析前无须进一步去论证其均衡性;

(2)P值无法有效反映分组均衡性,因为小样本,即便是不均衡性的数据,P值也很可能>0.05,而大样本,即便是均衡性的数据,P值也很可能<0.05。

而观察性研究里,更重要的是组间差异的大小,或者作者对于预测因子临床重要性的看法,而不是老盯着P值,用这些P值来指导分析方法。

Q2 郑老师,我写统计学方法的时候,感觉要把每个步骤都说得特别清楚好难啊。想问您一下,统计方法这部分,是不是真的要像说明书一样写得超级详细才行?

●新的医疗技术或统计学方法,需要详细描述,常规方法则不用。通常,使用相对较新或不常见的统计方法时,我们可以引用使用了该方法的论文,引用描述该方法的论文要更好。

●软件描述要准确且详细。这算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了,我常常和我的学生说,你要明确告诉别人你用了什么软件,不要简单写“R”,要写如“R V.4.2.1”。另外,除了所使用的基础软件包外,还需要引用用户贡献的或专门用于特定统计方法的附加软件包。

●报告缺失数据处理的详细信息。缺失数据随处可见,不管是因为研究对象拒绝回答问题,或者退出,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都要在论文中报告你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最常见的还是多重插补法。

Q3 郑老师,我论文里的结果部分,审稿老师说我的结果表述有问题。但我反复检查,看不出问题所在,有哪些情况需要注意呢?

●小数位数的使用不当。现在我们的一些百分比,均值的数据多是使用软件直接得出,如研究的样本量为105,样本中有55.238%是女性。但经验法则是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会认为足够的精确度,然后再加一个数字,例如,对于女性百分比,则可以报告55.2%。

补充一下,大家认为一般情况下,假设检验的P值保留几位小数呢?

郑老师发现,医学顶刊比如《BMJ》、《JAMA》、《NEJM》一般是大于0.01的保留2位,小于0.01的保留三位小数。国内期刊一般都保留三位小数。我建议,诸位写论文,P值保留三位小数为妥。后期可根据编辑部要求进行减少。

●谨慎使用“研究得出具有因果关联”的表述。如果你的研究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就要谨慎使用因果的字眼。

例如,观察性研究可能表明父母教育水平与儿童营养不良之间存在关联,但这并不意味着提高父母教育水平就能消除儿童营养不良,只有某些形式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才能归因于因果关联。

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文章想要顺利发表,这些小细节不能放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评论

收银台

订单信息

应付金额 积分

模块介绍

请加我们助教二维码或加入Zstats使用群
Zstats交流群

Zstats交流群

助教二维码

联系助教

选择支付方式

请输入助教告诉您的积分券

如果不填写积分券,将直接使用当前余额支付

正在创建订单...

请稍候,正在为您生成支付订单

支付二维码

请使用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等待支付中...

二维码获取失败

支付二维码获取失败,请点击重新获取

正在处理余额支付...

请稍候,正在为您完成支付

正在处理充值并支付...

正在使用积分券兑换,然后完成支付 正在使用当前余额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

您的订单已支付完成,页面将在 秒后自动关闭

支付失败

支付过程中出现错误,请重新选择支付方式

平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