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统计咨询
“公共数据库与孟德尔随机化”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意见反馈
邮箱:17357190071@163.com
微信:aq566665

顶刊JAMA:没有阳性结果?轨迹模型再试试

Administrator
发布于 2025-08-18 / 21 阅读
0
0

近期,《JAMA》主刊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识别青少年屏幕使用的行为轨迹模式,发现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若呈现出高水平的、或逐渐增强的“成瘾式”的电子产品/屏幕使用行为轨迹,与其心理健康问题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但是,总屏幕使用时间本身与自杀或心理问题无显著相关性。

  • 不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高屏幕时长(≥4小时/天)在多项心理结局上都无显著统计学关联;

  • 即使将总时长纳入模型作为协变量,成瘾使用轨迹与心理结局的关联仍然稳健存在。

这些结果均强调了屏幕使用的“时间”远不如使用“成瘾性”来得重要。相较于单纯分析屏幕使用时间,轨迹模型揭示了其中的关联。

一起详细看看!


传统的观点认为,长时间的屏幕使用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而没有考虑过,孩子是否陷入了成瘾式的屏幕使用轨迹。

《JAMA》杂志这项研究旨在识别社交媒体、手机与视频游戏成瘾性使用的轨迹,并检验这些轨迹与青少年的自杀行为、自杀意念及心理健康结局之间的关联。

一、研究设计

P(Population)研究对象:基于美国青少年大脑认知发展研究(ABCD Study,2016–2022)基线至第 4 年随访的数据,纳入4285名在基线时年龄约为10岁的儿童。

E(Exposure)暴露:研究在第2至第4年间采用量表问卷(社交媒体成瘾问卷SMAQ、手机依赖问卷MPIQ、电子游戏成瘾问卷VGAQ)评估青少年社交媒体、手机和电子游戏的成瘾性使用情况。并采用潜在类别线性混合模型识别其使用轨迹类型(分为:高使用型、逐渐上升型、低使用型)。

O(Outcome)结局:自杀行为与自杀意念通过儿童与家长报告、采用儿童情感与精神障碍诊断访谈(K-SADS)评估心理健康结局基于父母报告的当前内化(例如焦虑、抑郁)与外化(例如攻击、违规)症状,使用儿童行为核对表(CBCL)得出的 T 分数评估。

S(Study design)研究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

二、主要研究结果

1.基于多项拟合指标选择了最优成瘾性使用轨迹模型

确定了社交媒体和手机的3种成瘾性使用轨迹,以及电子游戏的2种成瘾性使用轨迹:

  • 社交媒体呈现高使用型(9.6%)、上升型(31.3%)、低使用型(59.1%)三种轨迹;

  • 手机使用呈现高使用型(49.2%)、上升型(24.6%)、低使用型(26.2%)三种轨迹;

  • 电子游戏则呈现高使用型(41.1%)与低使用型(58.9%)两种轨迹。

2.成瘾严重度轨迹与心理健康风险增加显著相关

(1)自杀行为和自杀意念风险

与低使用的青少年相比,那些具有高使用(一上来就高强度成瘾)和上升型(逐渐成瘾)轨迹模式的青少年,其自杀相关风险显著升高。

  • 社交媒体—高水平使用者自杀行为和自杀意念风险分别增加至2.39倍和1.51倍,逐渐上升型的使用者增加至2.14倍和1.46倍;

  • 手机使用—高水平使用者自杀行为和自杀意念风险分别增加至2.17倍和1.50倍;

  • 电子游戏—高水平使用者自杀行为和自杀意念风险为1.54倍和1.53倍。

(2)内化和外化症状评分

除了自杀相关问题,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在具有成瘾性使用轨迹的参与者中也显著上升。

  • 社交媒体:与低成瘾使用轨迹相比,逐渐上升型的内化症状 T 分数更高;而高峰型与逐渐上升型的外化症状 T 分数均更高。

  • 手机使用:与内化和外化症状评分无显著关联。

  • 视频游戏使用:与低成瘾使用轨迹相比,视频游戏高成瘾使用轨迹与更高的内化症状 T 分数相关以及更高的外化症状 T 分数相关。

(3)基线总屏幕时长

单独考虑基线总屏幕时长时,与自杀行为、自杀意念或内化/外化症状均无显著关联。

当在模型中同时调整成瘾性使用轨迹后,基线屏幕时长仍未独立与这些结局相关。

E 值表明结果对潜在未测量混杂具有中等到较强的稳健性(范围,1.10–4.21)。

这些结果均强调了屏幕使用的“时间”远不如使用“成瘾性”来得重要。

三、统计学方法

1.潜类别线性混合模型

使用潜类别线性混合模型(latent class linear mixed models)识别成瘾性使用轨迹。

选择最优的基于群体的轨迹模型时,依据:

(1) 最小的贝叶斯信息准则(BIC);

(2) 参与者被正确归入其轨迹的平均概率 > 70%;

(3) 正确分类的赔率(odds)> 5.0;

(4) 每轨迹样本量占总体 > 5%。

每个成瘾使用轨迹代表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有相似成瘾使用水平的儿童。

随后将这些成瘾性使用轨迹作为分类变量纳入结局模型。

2.泊松回归模型

对于分类结局(自杀行为与自杀意念),使用泊松回归模型估计风险比(risk ratios, RRs),并采用稳健标准误计算 95% 置信区间。泊松模型在此情境下是合适的。

3.广义线性模型

对于连续结局(内化与外化症状),使用广义线性模型估计均值差,并用普通标准误计算 95% 置信区间。

4.敏感性分析

  • 为评估对未测量混杂的敏感性,计算了 E 值。

  • 我们将基线总屏幕时长作为协变量加入模型,以检验其是否能解释成瘾性使用轨迹与结局之间关联的大小或方向。

  • 在敏感性分析中,也测试了基线总屏幕时长与结局的独立关联。

5.假阳性控制及统计分析软件

显著性水平设为双侧 P<0.05,对每组内的多重检验使用 Benjamini–Hochberg 方法进行假发现率(FDR)校正。所有分析在 R 版本 4.3.1(R Foundation)中完成。

参考文献:Xiao Y, Meng Y, Brown TT, Keyes KM, Mann JJ. Addictive Screen Use Trajectories and Suicidal Behaviors, Suicidal Ideation, and Mental Health in US Youths. JAMA. 2025 Jul 15;334(3):219-228. doi: 10.1001/jama.2025.7829. 


评论

收银台

订单信息

应付金额 积分

模块介绍

请加我们助教二维码或加入Zstats使用群
Zstats交流群

Zstats交流群

助教二维码

联系助教

选择支付方式

请输入助教告诉您的积分券

如果不填写积分券,将直接使用当前余额支付

正在创建订单...

请稍候,正在为您生成支付订单

支付二维码

请使用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等待支付中...

二维码获取失败

支付二维码获取失败,请点击重新获取

正在处理余额支付...

请稍候,正在为您完成支付

正在处理充值并支付...

正在使用积分券兑换,然后完成支付 正在使用当前余额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

您的订单已支付完成,页面将在 秒后自动关闭

支付失败

支付过程中出现错误,请重新选择支付方式

平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