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统计咨询
添加助教微信即可咨询
添加助教微信即可咨询

意见反馈
邮箱:17357190071@163.com
微信:aq566665

ESCI期刊究竟是什么?能投吗,别被影响因子迷了眼

Administrator
发布于 2025-09-01 / 166 阅读
0
0

上个月,2023JCR影响因子正式发布,医学类刊的影响因子总体下滑。国产期刊有20多个影响因子大于12。而反观一些国外期刊,却呈现普降趋势。在对比之下,很容易发现,一些国产新锐期刊的影响因子居然能吊打老牌期刊。

其中,最为亮眼的为国产期刊《eScience》,最新影响因子为42.9。而老牌顶刊《Science》的影响因子为44.7,两者仅差距不到2分。另一个由华西医院承办的医学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也达到40.8分,是2023版中科院一区Top。

除了《eScience》,今年还有很多ESCI,影响因子都挺高

这些影响因子快速上升的期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SCI,而是ESCI”。

何为ESCI?

ESCI的全程叫(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新兴资源引文索引),是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5年增加的新数据库。可以理解为ESCI就是SCI的预备队,还没成为SCI,而如果SCI期刊办的不好,就有可能降级为ESCI期刊。

需要注意,Web of Science还同时有发布一个名为SCI扩展版数据库“SCIE”。ESCI和SCIE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SCIE是SCI的增刊,扩充了原有的收录范围,包括了更多高质量的区域性期刊。自2020年之后SCI和SCIE在选刊标准上已经没有区别,Web of Science因此已经不再使用SCI的叫法,统一称为SCIE收录文章。科睿唯安主期刊列表上也只保留SCIE期刊目录。我们现在平日里说的SCI期刊其实也就是指SCIE。

(图片来自网络)

原本这些仅被纳入ESCI的国产期刊并没有影响因子,然而自2023年开始,科睿唯安决定让所有ESCI期刊也获得影响因子。也就是说,现在不仅仅是SCI,ESCI也有影响因子了。所以啊,有些期刊咋一看,影响因子十几二十分,但实际根本不是SCI。

国产期刊为什么影响因子升得那么快?

刚才提到的eScience期刊创刊于2021年,主办单位为南开大学。在创刊后仅四年就获得如此高的影响因子,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来深挖一下这个期刊的被引情况。

自创办之后,eScience一共发表论文210篇。这些文章中,第一作者单位是中国机构的有185篇,占比88%。可以看出,这个国产期刊的主要投稿对象也都来自中国。

从期刊网站目前已经公布的论文引用数据来看,这210篇论文一共获得7892次引用,平均每篇被引用次数达47次。最夸张的要属第一卷中的21篇文章,共获得了2214次引用,平均每篇获得105次。

这个期刊在创办初期并没有通过大量发表综述而提高影响因子。其所发表的综述文章(包括editorial,perspective和 review)与研究文章对影响因子的贡献相近,其中62篇综述至今共获得3023次引用,平均每篇被引用9次,而105篇研究论文共获得4869次引用,平均每篇获得引用46次。然而eScience第一卷的高引用水平并未维持,后续发布的三卷文章的平均引用次数从73次逐步降至6次。

虽然2023版JCR影响因子中eScience快赶上正统Science,而且在WOS分区等级为1区,电化学,材料科学等多门学科在ESCI为Q1,但有意思的是eScience还没有划定JCR和中科院分区。合着我投了四十多分的国产期刊,但在国内连分区都搞不明白。

怎么判断一个期刊是不是ESCI?

所以,有影响因子不等于是SCI期刊!也可能是ESCI期刊。曾经就有研究生在毕业季最后打印引证报告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发表的期刊根本不是SCI,而是ESCI,宛如晴天霹雳。所以,论文投稿前一定要到web of science官网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数据库里查看具体收录在哪一个数据库,避免踩坑!

1.在JCR平台首页,点击顶部菜单栏中的“Journals",进入到期刊浏览界面。

2.点击页面左侧的“Filter",,在 Citation Indexes 中勾选 SCIE 数据,在“Categories"中选则投稿领域,例如选择“PHARMACOLOGY & PHARMACY",点击“Apply",即可获得检索结果

在“PHARMACOLOGY & PHARMACY"领域中,被SCIE收录的期刊共有276种。点击其中任意一本期刊,可查看期刊详情。

小 结

可能很多科研工作者都还不知道非SCI期刊也有影响因子这个事儿,然后很多第三方平台、公众号在推荐期刊的时候,重点也都是宣传影响因子,这也让许多科研工作者只关注到影响因子,忽略了是不是SCI的问题。千万注意,在各种评奖评优、职称评定甚至毕业要求中,ESCI无法与SCI相提并论。科研不易啊,可能很多同仁和同学,几年的精力就产出那么一篇文章,最后一步,擦亮眼睛,马虎不得!

一定要到web of science官网的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数据库里查看具体收录在哪一个数据库,避免踩坑!

最后还是祝贺eScience在内的多个国产期刊获得佳绩。在此,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期刊分类,切勿完全被影响因子所蒙蔽哦,大家务必要保持清醒,切莫功亏一篑。


评论

收银台

订单信息

应付金额 积分

模块介绍

请加我们助教二维码或加入Zstats使用群
Zstats交流群

Zstats交流群

助教二维码

联系助教

选择支付方式

请输入助教告诉您的积分券

如果不填写积分券,将直接使用当前余额支付

正在创建订单...

请稍候,正在为您生成支付订单

支付二维码

请使用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等待支付中...

二维码获取失败

支付二维码获取失败,请点击重新获取

正在处理余额支付...

请稍候,正在为您完成支付

正在处理充值并支付...

正在使用积分券兑换,然后完成支付 正在使用当前余额完成支付

支付成功!

您的订单已支付完成,页面将在 秒后自动关闭

支付失败

支付过程中出现错误,请重新选择支付方式

平台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