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PAHs)是煤炭、石油、烟草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顽固污染物,不仅致癌,还可能悄悄摧毁你的肝脏!过去的研究多关注多环芳烃的致癌性,但其对非癌性肝病(如肝炎、纤维化)的影响长期被忽视。
2025年7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学者用CHARLS数据库,在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二区,IF=6.1)发表了一篇题为:“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on the risk of liver disease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people based on the CHARLS database”的研究论文。
本研究旨在利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数据,探究我国中老年人(≥45岁)暴露于环境多环芳烃与肝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在公共数据库与孟德尔随机化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 原文”即可获得文献PDF等资料,如果进一步需要CHARLS数据库方法学习,请联系郑老师团队,微信号:aq566665)
研究团队链接了区域性的环境多环芳烃暴露数据(来自已发表的2015年中国13个省份城市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浓度的科学文献)与个体层面的健康和人口学信息(来自CHARLS 2015数据,最终样本量为3867人)。
研究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人口统计学和健康相关协变量,评估个体多环芳烃暴露与肝病的独立关联,并进一步通过亚组分析考察不同人群的易感性差异。
图1 研究方案
图2 16种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浓度
主要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多种多环芳烃(如菲、蒽、苯并[a]芘等)与肝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蒽的关联最强(OR=1.30)。
相反,苊烯则与肝病风险呈负相关(OR=0.73)。
图3 森林图描绘了个体多环芳烃暴露与肝病风险之间的关联
模型1:无调整;
模型2:调整了关键的人口统计学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年龄、性别、BMI、居住地、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
模型3:还调整了与健康相关的协变量:吸烟状况、饮酒状况、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CRP、收缩压和舒张压
亚组分析表明,女性、城市居民、低教育水平者及吸烟饮酒人群对多环芳烃的肝毒性更敏感。
综上所述,在中国中老年人群中,多环芳烃暴露与肝脏疾病显著相关。这些发现强调了特定多环芳烃的潜在肝毒性作用,并支持减少人群接触的环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