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医学论文与统计分析”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统计咨询
“公共数据库与孟德尔随机化”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意见反馈
邮箱:17357190071@163.com
微信:aq566665

现在观察性研究都流行多重校正了吗?P<0.003才有统计学意义

Administrator
发布于 2025-08-20 / 3 阅读
0
0

老郑最近看文献,观察性研究也要开展多重校正了?

临床研究中的多重性(multiplicity)是指在一项完整的研究中,需要经过不止一次统计推断(多重检验)对研究结论做出决策的相关问题。

那么就可能会增加假阳性错误的概率,导致I类错误膨胀,所以要开展多重校正。

观察性研究需要校正多重性吗?先来看两篇文献。

1 多重校正后 P<0.003 被视为显著

2025年8月15日,发表在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医学一区,IF=9.7)。这是一项队列研究,旨在考察患者量(每年由某位医师或高级执业人员诊治的护理院住民人数)与患者结局之间的关联。

暴露因素:统计每位临床医师所看诊的不同患者数来度量患者量,并按十分位分组。

结局:30天再住院、急诊就诊、成功出院回归社区以及出院时功能状态的改善。

探讨与最高十分位相比,各十分位类别对应每项结局的发生率比(IRR)。

P 值均来自双侧检验,且在使用Bonferroni校正处理多重比较后,以 P<0.003 作为统计学显著性判断标准。

2 多重校正后P<0.008 被视为显著

2025年8月15日,发表在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医学一区,IF=9.7)。这是一项横断面研究。

结局:使用 0–10 的 11 点数值评分量表报告 6 项症状的严重程度(合称 SPPADE)——睡眠障碍、疼痛、身体功能受损、焦虑、抑郁以及能量不足和/或疲劳。

针对每一项 SPPADE 症状,研究者进行了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采用后退逐步回归法选择纳入多变量模型的因素。使用 Bonferroni 校正后,P <0.008 被视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

这两篇文献多重性校正均使用Bonferroni方法,原理很简单,是保守的方法,实际上临床研究也很认可。

Bonferroni校正的原理

多重校正的目的就是要控制假阳性。

Bonferroni 可以称作是“最简单粗暴有效”的校正方法,基本思想是把每一次检验的门槛均提高,即当P<α/n (n为总检验次数)时,才会声称该次检验拒绝了原假设。即需要分割α使之没有这么容易达成预期。

比如图例中将 α=0.05 拆分成0.01与0.04可分别检验PFS和OS.

老郑小评

观察性研究到底需不需要校正?我觉得最起码上述两项研究没有必要。

首先,第一篇文章中,压根没有讲清楚P<0.03是怎么来的,4个结局未分主次,如果把每个十分位类别与最高十分位类别的比较都算上:每个结局有 9 个比较(第1–9十分位类别 vs 参考组),4 个主要结局就要比较:9×4 = 36次 ,那么校正阈值应该是0.05/36 ≈0.00139(远小于 0.003)。

其次,第一篇文章探讨关联,第二篇文章探讨影响因素,都属于探索性的研究,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进行多重性比较有点画蛇添足了,显然也不利于分析结果。

医学研究中,多组比较实际上大多数都不用控制,尤其是观察性研究,因为观察性研究绝大多数是探索性的研究。

多重性校正的原则就记住,只有验证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才需要,比如3期临床试验。其他的探索性研究,都可以不用控制。

这类话题,老郑讲了很多了,欢迎大家去看看!

中医药研究文章再发国际顶刊!我今天来聊聊多组两两比较的统计学方法

审稿人:为何不控制Ⅰ类错误?老生常谈了,再讲讲

参考文献:

[1] Peacock B, Kim S, Pan Z, Katz P, Jung H, Ryskina K. Clinician Volume and Outcomes Among Patients Admitted to Nursing Homes for Postacute Care. JAMA Netw Open. 2025;8(8):e2527234.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27234  

[2] Storandt MH, Jin Z, Ruddy KJ, et al. Symptom Burden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With Cancer. JAMA Netw Open. 2025;8(8):e2527421.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2742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