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这一全球头号“健康杀手”,每年夺走数百万生命。尽管年龄和遗传等不可控因素影响深远,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我们餐桌上的选择,可能是抵御心脏危机的关键防线。
然而,咖啡是敌是友?酒精真的百害无一利?关于饮食与心脏健康的争论,研究者至今未达成共识。
2025年2月26日,中国学者在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医学一区Top,IF=5.0)发表了一篇题为:“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 of a Wide Range of Dietary Habits 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 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的研究论文。
研究结果表明,酒精和谷物的摄入能够降低心肌梗死风险,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血脂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介导实现的。
在公共数据库与孟德尔随机化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 原文”即可获得文献PDF等资料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如下:
暴露数据(饮食习惯):来自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的449,210名欧洲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数据,涵盖83种饮食习惯(如咖啡、酒精、谷物等)。
结局数据(心肌梗死):来自CARDIoGRAMplusCAD联盟,包含了43,676例心肌梗死患者和128,199例对照。
中介变量(血脂数据):来自全球血脂遗传学联盟(GLGC),包含188,577名个体的血脂水平数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研究团队通过双样本MR探究了9类(83种)饮食习惯与心肌梗死之间的因果关联,并进一步通过多变量MR和中介分析,探究血脂水平在饮食与心肌梗死关联中的中介作用。
图1 研究设计流程
在9类(83种)饮食习惯中,研究团队共发现4类(7种)饮食习惯与心肌梗死存在因果关联。具体而言:
“每天吃几汤匙煮熟的蔬菜”、“咖啡摄入量(每天杯数)”和“食物中添加盐的频率”与增加心肌梗死风险相关。其中,“每天吃几汤匙煮熟的蔬菜”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
相反,“总酒精摄入量”以及谷物类别(特别是“每周食用谷物(碗)”)则被证实与降低心肌梗死风险相关。
图2 饮食习惯对心肌梗死的影响
彩色代表存在因果关联;灰色代表不存在
中介分析进一步表明,酒精和谷物的保护作用由血脂水平(H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介导。
具体而言,酒精通过调节HDL-C和甘油三酯水平降低风险;而谷物则通过增加HDL-C和降低总胆固醇发挥作用。
图3 中介分析
蓝色箭头表示降低与尾部变量相关的风险的初始变量;
红色箭头表示提高与后续变量相关的风险的初始变量
综上所述,研究团队发现咖啡、酒精以及谷物等饮食习惯与心肌梗死之间存在因果关联,并且酒精与谷物对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是通过血脂水平介导的。